• 小蘑菇撐起了脫貧大“傘”

    瀏覽次數: 98 日期:2021-09-02 來源:河北省人民政府網站

    阜平縣把食用菌產業作為精準扶貧“一號”富民產業培育,探索出一條“政府+金融機構+科研單位+龍頭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六位一體的發展模式,真正讓小蘑菇為廣大貧困群眾撐起了脫貧大“傘”。

      蘑菇撐“傘”富農家

      產業扶貧人人夸

      9月19日上午,記者驅車來到大山深處的阜平縣顧家臺村,沿著盤桓的山路而上,便見一個個披著黑“衣”的香菇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、甚是壯觀。

      走進大棚,記者看到根根菌棒整齊地擺放在架子上,菌棒上密密麻麻的香菇撐著褐色的小傘,長勢喜人。農戶們正忙著采摘,眼神里透著幸福的喜悅。

      顧家臺村全村147戶360人,近半數為貧困戶。2015年,借助全縣發展食用菌扶貧產業的東風,村里與國煦公司公司合作建起50個香菇大棚,把脫貧的門路送到了村民們手中。

      村會計顧錦城告訴記者,當時,菌棒成本由公司和農戶共同負擔,公司出一半,農戶出一半,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貧困戶負擔。同時,公司還出技術、收香菇,解決農戶的后顧之憂。

      “好政策一傳十十傳百,村民們看到脫貧致富的希望,政策好、還不愁銷路,很多人都積極參與。”顧錦城談起貧困戶參與經營食用菌大棚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。

      村里的貧困戶喬玉云2016年承包了兩個香菇大棚,當年不僅收回了成本,還脫了貧。今年,他一下子承包了四個香菇大棚,進一步擴大香菇種植規模。

      “今年夏季香菇每斤價格達到了6元錢,一棚一茬就賣了4萬元。發展香菇種植使我們這些貧困戶脫了貧,我們打心眼里高興。”喬玉云喜悅之情溢于言表。

     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,顧家臺村的食用菌種植產業蒸蒸日上。據統計,僅2016年,該村每戶依靠食用菌產業年均增收六七千元,該村貧困戶由去年的68戶降至現在的5戶11人。

      “六位一體”助脫貧

      蘑菇產業漸壯大

      顧家臺村村民依靠食用菌產業實現脫貧,僅僅是阜平縣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的一個縮影。自2015年開始,阜平縣便把食用菌產業作為“一號”富民產業來培育,舉全縣之力組織推動快速發展壯大。

      為加快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,拓寬農民增收渠道,增加農民收入,真正實現“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”目標,阜平縣在借鑒其他地區成熟經驗的基礎上,制定出臺了水、電、路基礎設施配套、多種資金補貼、貼息貸款、價格損失保障險等一系列扶持政策,為食用菌產業發展兜住經營風險,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。

      阜平縣農業局局長、食用菌辦公室主任張強向記者介紹,除了優厚的扶持政策,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壯大也得益于縣里積極推廣實施的“六位一體”(“政府+金融機構+科研單位+龍頭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)發展模式,促使食用菌發展形成了一個產業整體,加之實施的“六統一分”(企業負責建棚、品種、制袋、技術、品牌、銷售六統一,農戶分戶栽培管理)的現代食用菌產業經營模式,使產業各要素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,保證了全縣食用菌產業的快速鋪開、穩步發展。

      據了解,截至目前,阜平縣食用菌產業發展覆蓋13個鄉鎮96個行政村,培育8家龍頭企業,建成百畝以上園區54個,出菇棚4000余棟,輻射帶動農戶8650余戶,其中貧困戶3200戶,實現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。

      張強告訴記者,該縣食用菌產業規劃目標是:到2018年底,全縣13個鄉鎮香菇栽培面積達到3.2萬畝,栽培種植總量達到5億棒,總產值達到30億元以上,建立起完善的食用菌產業體系,步入全國食用菌產業十強縣,輻射帶動全縣3.2萬農戶,其中貧困戶1.38萬戶,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,一舉實現穩定脫貧奔小康。

    版權所有:河北國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  |  座機 400-6432-660  技術支持:REDSHOW  冀ICP備2020026779號 冀公網安備?13062402000028號

    免费a级毛片黄网站